内功心法专题-设计模式-20、中介者模式
1. 模式定义⭐️🔴
又叫调停模式,定义一个中介者角色来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交互,让各个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,将原有对象之间的耦合松散,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。❕
2. 模式结构
2.1. 模式角色
- 抽象中介者(Mediator)角色:它是中介者的接口,提供了同事对象注册与转发同事对象信息的抽象方法。
- 具体中介者(ConcreteMediator)角色:实现中介者接口,聚合抽象同事类,定义一个 集合(List或者HashMap) 来管理同事对象,并接受某个同事对象消息,协调各个同事角色之间的交互关系,因此它依赖于同事角色。
- 抽象同事类(Colleague)角色:定义同事类的接口,保存中介者对象,提供同事对象交互的抽象方法,实现所有相互影响的同事类的公共功能。聚合抽象中介者,并构造导入,以便具体同事类能调用具体中介者类中的方法。
- 具体同事类(Concrete Colleague)角色:是抽象同事类的实现者,当需要与其他同事对象交互时,由中介者对象负责后续的交互。
2.2. UML
2.3. 实现逻辑⭐️🔴
- 具体中介者类ConcreteMediator聚合抽象同事类Colleague,并用一个集合管理它的子类
- 抽象同事类Colleague聚合抽象中介者Mediator,并构造导入,使其子类可以传入Client配置的具体中介者类,从而子类可以调用具体中介者类的方法。❕
3. 案例分析⭐️🔴
3.1. 智能家居 ✅
- 智能家庭包括各种设备,闹钟、咖啡机、电视机、窗帘 等
- 主人要看电视时,各个设备可以协同工作,自动完成看电视的准备工作,比如流程为:闹铃响起->咖啡机开始做咖啡->窗帘自动落下->电视机开始播放
3.1.1. UML
3.1.2. 实现逻辑⭐️🔴
- 抽象同事类聚合抽象中介者类,并构造导入,使得抽象同事类的子类可以构造传入Client指定的具体中介者类,并调用具体中介者类中的方法
- 具体中介者类聚合抽象同事类,并将其子类放入集合中管理,以便在其内部完成消息的转发
3.1.3. 示例代码
[[ConcreteMediator.java]]
3.2. 租房
现在租房基本都是通过房屋中介,房主将房屋托管给房屋中介,而租房者从房屋中介获取房屋信息。房屋中介充当租房者与房屋所有者之间的中介者。
3.2.1. UML

3.2.2. 实现逻辑⭐️🔴
- 具体中介者聚合抽象同事类或者所有具体同事类,该例子中具体同事类较少,直接作为成员变量了,没有使用集合进行管理
- 抽象同事类聚合抽象中介类,以便能调用具体中介类中的方法 ❕
3.2.3. 示例代码
[[pages/002-schdule/001-Arch/001-Subject/013-DemoCode/design_patterns/src/main/java/com/itheima/pattern/mediator/MediatorStructure.java]]
4. 适用场景⭐️🔴
- 系统中对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引用关系,系统结构混乱且难以理解。
- 当想创建一个运行于多个类之间的对象,又不想生成新的子类时。
5. 优缺点⭐️🔴
1. 优点:
松散耦合
中介者模式通过把多个同事对象之间的交互封装到中介者对象里面,从而使得同事对象之间松散耦合,基本上可以做到互不依赖。这样一来,同事对象就可以独立地变化和复用,而不再像以前那样“牵一处而动全身”了。集中控制交互
多个同事对象的交互,被封装在中介者对象里面集中管理,使得这些交互行为发生变化的时候,只需要修改中介者对象就可以了,当然如果是已经做好的系统,那么就扩展中介者对象,而各个同事类不需要做修改。一对多关联转变为一对一的关联
没有使用中介者模式的时候,同事对象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多的,引入中介者对象以后,中介者对象和同事对象的关系通常变成双向的一对一,这会让对象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实现。❕
2. 缺点:
1. 当同事类太多时,中介者的职责将很大,一旦中介者出现了问题,整个系统就会受到影响.
2. 它会变得复杂而庞大,以至于系统难以维护。
6. JDK源码分析
7. 实战经验
8. 参考与感谢
设计模式-2、设计模式及设计原则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Taylor!
评论